不知不觉,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。
不论是坐公交地铁还是在等电梯的那片刻时间,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大家都在手指不断地上下滑动地刷着屏幕。没错,目测10个人里面就有8个左右在刷短视频,而且都聚焦在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、B站这几个主流短视频平台上。
从以往的文字阅读到图片浏览再到如今的短视频,随着各种媒介平台的出现及迭代更新,用户们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方式也在同步转变,随之跟着改变的,还有一众商家们。
俗话说,用户在哪流量就在哪,流量在哪商机就在哪。近两年短视频业务遍地开花,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在争相斗艳、各具特色,这可困扰了不少品牌商们,到底核心围绕哪个短视频发力才能达到更有效的品宣效果?抖音?快手?还是视频号?
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讨论讨论。先给出我们的观点,我们认为做B端的企业,应该将重心放在视频号上,其他短视频平台可以兼顾着运营。原因有两大核心点:
1、微信拳头产品,生态内的玩法探索无极限
微信作为一款真正的国民级APP,日活超过10亿的用户量,尽管抖音发力迅猛,但目前也依旧只有微信日活量的一半左右。而视频号作为一款“含着金汤匙出生”的产品,有着与生俱来的流量优势。
其作为微信发展短视频、直播的主力产品,在此前的微信公开课上,视频号团队把视频号定义为“原子化的基础内容组件”,可以与其他原子组件自由组合,并产生化学反应。通过与微信支付、企业微信等产品整合、打通,来承载更多结构化的内容或服务,以提高用户体验和生态势能,这也就为视频号的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再加上视频号是2020年4月方才正式上线,距今不过才2年的时间,其中可挖掘的流量红利依旧非常可观。而抖音作为2016年上线的产品,经过6年时间的打磨及用户沉淀,相对更规范成熟,伴随着的流量增长也愈加乏力,企业要想收获用户就得投入更多。因为B端企业在抖音上做运营,要竞争的不只是行业的对手,更是那些不断消磨用户碎片化时间的泛娱乐内容账号(如影视、娱乐、科普等)。
2、底层算法不同,结果导向也就不同
抖音的算法是中心化的,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视频内容,让平台流量更加公平,这套算法是抖音必不可少的评判机制,对平台的所有用户都有效。这也是为什么用户刷抖音会越刷越沉迷的原因,因为给你推送的都是你感兴趣的内容。
这也就引出另一个问题,作为B端的品牌商,我们所做的内容定然是与我们工业化的产品或服务相关,这与用户想在抖音上寻求放松、消磨碎片化的初衷是有所相悖的,不被用户关注的内容,抖音自然就不会给你视频推送更多的流量,这就容易导致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做低效的事情。
而视频号则不同,它是基于微信的社交能力,重新定义“短视频/直播”的流量分配问题,重点强调人与人的链接,视频号的算法属于“社交推荐引擎”,可以基于熟人的关系链,将你所输出的内容更精准地辐射给你身边的朋友、合作伙伴等人。
直白点讲,就是你所发布的内容或是你关注的内容,只要你点赞或分享了,你微信社交关系链上的人都能看到。与此同时,如果你关系链上的朋友也点赞分享了,那么同样会另外新增一条传播的链条出来,就像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化的树枝一样。视频号的这种流量分发机制才更加适合B端企业去拓展业务。
基于平台算法我们再向外延伸谈论一点,那就是平台属性。抖音的粉丝是属于平台的,而不是个人专属,也不是企业专属,也就是抖音只是一个公域流量平台,作为B端品牌还是比较难在该平台上沉淀自己的用户,即使有潜在合作意向的客户,我们的人员还是会引导到微信上来,因为B端的业务毕竟不能像C端产品一样可以借力平台直接产生销售,这是关键。与其增加一条用户的转换路径,何不尝试直接在视频号上发力品牌的内容传播呢?
您认为呢?